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比赛情况

菲律宾篮球队威廉-菲律宾篮球队威廉简介

30年代柏林奥运会期间,东京被选为第12届奥运会会址。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那届奥运会成为泡影。战争,使日本自身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当它从战争灾难中复苏过来后,东京便提出了主办第17届奥运会的申请,罗马捷足先登,东京落空了。随后,东京再次申请,选票超过对手布鲁塞尔、维也纳、底特律、赢得了第18届奥运会主办权。

东京人称系东京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首都之一,位于本州南部。

这是首次在亚洲举行的奥运会,规模也是空前的。

本届比赛项目,除田径、游泳(含跳水、水球)、举重、射击、篮球、足球、曲棍球、体操、击剑、自行车、摔跤、拳击、马术、赛艇、帆船、皮划艇、现代五项17个传统项目外,新增添了排球(男女)、柔道这两个日本拿手的项目。这是奥运会项目规范化后,大项数首次达到19个。比赛分散在东京市内外12个场地进行。但开、闭幕式及一些重要比赛,都在东京国立体育场。大会期间,天不作美,连绵阴雨,除田径、游泳外,观众不多。

美国在上届田径赛中遭到某些失利后,决心重整旗鼓,夺回失去的阵地。奥运会前夕,苏美田径对抗赛中,美国总分领先,这是自1958年以来历次苏美对抗赛中,美国首次获胜。

新西兰的彼得·斯内尔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他蝉联了800米冠军,并在1500米中取胜,成绩分别为1分45秒1和3分38秒1。

男子田径赛中,有两位很有才华的冠军,后来均因车祸过早地离开了田坛,他们是苏联的布鲁梅尔和埃塞俄比亚的贝基拉。

瓦西里·布鲁梅尔,生于1942年5月14日,在罗马奥运会上以与冠军相同的成绩(2.16米)得了1枚银牌。东京奥运会前夕,他创造了他的最后一个世界纪录(2.28米),竞技处于最佳状态。但在东京比赛时,冠军得来却很侥幸。他与美国的约翰·托马斯成绩同为2.18米,只是后者跳2.16米时是第二次过杆,比他多了一次,他这才获得了金牌。1965年因车祸,这位很有潜力的选手受了重伤,此后便从田坛消失了。

墨尔本奥运会曾获3枚短跑金牌的澳大利亚迭手贝蒂·卡思伯特,8年后又在这次东京比赛中获得首次列入的400米跑冠军。波兰伊琳娜·谢文斯卡初露锋芒,与队友合作在4×100米接力赛中,以43秒6创世界纪录并获金牌,她还在200米跑和跳远赛中各得了1枚银牌。这位在苏联列宁格勒出生的选手,当时还只是一个18岁未嫁姑娘,尚称基尔森斯坦;谢文斯卡是她婚后的名字。

上届男子游泳可与美国抗衡的澳大利亚队,这次男女成绩均不很理想,总共只拿了4枚金牌。余下的1枚游泳金牌,200米蛙泳,为苏联16岁的女中学生加琳娜·普罗祖明希科娃夺去,这也是苏联第一次在游泳中夺标。东道主日本游泳曾经一度在奥运会上取得出色成绩,原来希望本届借主办国有利条件,获取较好成绩,但事与愿违,只在4×200米自由泳接力赛中得1枚铜牌。由于游泳比赛失利,日游联主席被迫向全国道歉。鉴于美国选手都是十几岁的青少年,他要求日本文部省取消中学生不能在本地区外参加游泳竞赛的禁令。

举重比赛共8次刷新世界纪录。7枚金牌,苏联夺去了其中的4枚,其余3枚为日、波、捷均分。上届风云人物、本届开幕式中只手高举苏联国旗进入会场的大力士弗拉索夫,在特重量级(90公斤以上级)赛中,未能蝉联,输给了队友列昂尼德·扎鲍金斯基。67.5公斤级比赛时,波兰瓦·巴扎诺夫斯基和苏联弗·卡普卢诺夫竞争激烈,两人都以432.5公斤创造了世界纪录。

匈牙利在击剑项目上占有较大优势,佩剑尤为明显,自1924年始,匈牙利一直保持着这项个人赛的冠军。这次获取金牌的是蒂·佩萨。

首次列入的柔道和排球,日本战绩最佳。柔道4个级别,日本夺得3枚金牌,另一项无差别级冠军为荷兰30岁的老将安?盖辛克获取。这位欧洲选手是50、60年代世界名将,曾3次获世界冠军和14次获欧洲冠军。

由大松博文苦心训练的,有东洋魔女之称的日本女排,获得了金牌,男排则由苏联问鼎。

本届奥运会获金牌总数前三名的国家是:美国第一,金、银、铜牌依次为36、26、28枚;苏联第二,奖牌数依次为30、31、35;东道主日本队超过德国等强队,奖牌数依次为16、5、8,为亚洲人争得了荣誉。日本之所以获得如此辉煌的成绩,除天时地利外,新增加的排球、柔道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总之,东京奥运会是非常成功的,美中不足的是耗资过于巨大,对日后奥运会追求奢华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美国在上届田径赛部分项目中失利后,决心重整旗鼓,夺回失去的阵地。在奥运会前夕的苏美田径对抗赛中,美国总分领先,这是自1958年以来历次苏美对抗赛中美国首次获胜。本届田径开赛后,美国咄咄逼人。罗伯特·海斯和亨利·卡尔旗开得胜,夺回了美国在上届失去的100米、200米两项短跑冠军。值得一提的是,海斯在100米预赛中跑出了9秒9的超世界纪录成绩,可惜因超风速,未被承认为新纪录。但他在决赛中以10秒整平了世界纪录,比亚军古巴的恩·费格罗拉快了0.2秒。在4×100米接力赛中,他跑末棒。由于他的努力,美国由落后而超前,夺得了这一项的金牌,并以39秒整创造了世界纪录。美国不仅在其传统短跑项目中获胜,而且在自奥运会以来从未问鼎过的5000米、10000米两个长跑项目中也得了金牌。获万米冠军的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少尉威廉·米尔斯。他过去从未参加大型国际比赛,这次夺标出人意外。而当时名噪田坛的澳大利亚长跑健将罗兰德·克拉克仅得了第三名。新西兰的彼得·斯内尔也取得理想的成绩,蝉联了800米冠军,并在1500米中取胜,成绩分别为1分45秒1和3分38秒1。

男子田径赛中有两位很有才华的冠军,后来均因车祸过早地离开了田坛,他们是苏联的布鲁梅尔和埃塞俄比亚的比基拉。瓦西里·布鲁梅尔生于1942年5月14日,是60年代跳高名将。从1961年至1963年6次刷新世界纪录,多次在重大国际比赛中取胜。1960年,他刚刚18岁,在罗马奥运会上以与冠军相同的成绩(2.16米)得了1枚银牌。东京奥运会前夕,他创造了他的最后一个世界纪录(2.28米),正处于最佳竞技状态。但在东京比赛时,冠军得来却很侥幸。他与美国的约翰·托马斯成绩同为 2.18米,只是后者跳2.16米时是第二次过杆,比他多了一次,他才获得了金牌。1965年,由于遭遇车祸,这位很有潜力的选手受了重伤,此后便从田坛消失了。

比基拉(Abebe Bikila)在东京是第二次获得马拉松跑奥运会冠军。但他的业绩远不止于此。人们把他比作报春燕,他的出现使非洲长跑运动迎来了一个灿烂的春天。这位非洲长跑健将1932年出生于埃塞俄比亚的一个偏僻山村。由于家境贫赛,自小放牧。20岁时他当上了皇家卫兵,24岁时才开始练长跑。上届奥运会时,他出人意外地获得了马拉松冠军,成绩是2小时15分16秒2,破奥运会纪录。因为他是赤脚跑完全程的,因此获得了赤脚大仙的美称。东京奥运会马拉松跑比赛前,人们对他能否蝉联冠军颇多猜疑:其一,在奥运会史上还没有人两次获得马拉松冠军;其二,他身体状况不佳,在距比赛不到六周前(9月16日)刚动过盲肠炎手术;最后一点是,他毕竟年龄大了点,已经32岁了成绩是2小时12分11秒2,再创奥运会纪录,并开创了蝉联马拉松冠军的先例。1968年奥运会,他因伤中途退出比赛,此后不久在车祸中重伤瘫痪。1973年10月25日,这位两届奥运会冠军与世长辞了。参加他的葬礼的竟达70000人之多。默默无闻的非洲长跑运动自比基拉之后蓬勃发展,并在世界田坛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基拉是无愧于非洲长跑报春燕这一称号的。 在男子田径激烈角逐时,女子赛场也已硝烟弥漫。美国19岁的怀·泰厄斯和20岁的埃·麦圭尔分获了100米、200米冠军。麦圭尔还得了100 米和4×100米接力两枚银牌。泰厄斯在100米预赛时以11秒2平了世界纪录,决赛以11秒4夺冠。她在这次比赛中也获得了4×100米接力赛银牌。4 年后,这位女短跑手在墨西哥城奥运会蝉联100米冠军,并在4×100米接力赛中取胜。两项成绩分别为11秒、42秒8,均创世界纪录。英国玛丽·兰德在上届比赛名落孙山,未能进入前六名。这次,在1964年10月14日的跳远比赛中以6.76米创世界纪录,为英国女子田径获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后来她的队友安·帕克尔在800米赛中再夺冠军,成绩为2分01秒1,也创世界纪录。

墨尔本奥运会曾获3枚短跑金牌的澳大利亚迭手贝蒂·卡思伯特8年后又在这次东京比赛中获得首次列入的400米跑冠军。波兰伊琳娜·谢文斯卡初露锋芒,与队友合作在4×100米接力赛中以43秒6的成绩创世界纪录并获金牌。她还在200米跑和跳远赛中各得了一枚银牌。这位在苏联列宁格勒出生的选手当时还只是一个18岁未嫁姑娘,尚称基尔森斯坦,谢文斯卡是她婚后的姓氏。

苏联在女子田径比赛中连遭挫折,成绩远不如上届理想。但驰骋赛场的普雷斯姐妹颇引人注目,苏联所获的3枚金牌全属她姐妹俩的功劳。这对姐妹都是 50、60年代的田径名将。姐姐塔玛拉擅长铅球、铁饼两个投掷项目,曾11次创世界纪录。上届奥运会获铅球冠军,本届又夺铅球、铁饼两项金牌,成绩分别 18.14米和57.27米,均创奥运会纪录。妹妹叶琳娜则专攻跨栏和五项全能。曾12次创这两个项目的世界纪录。罗马奥运会时,她夺得80米栏金牌,而在本届比赛中失利,只得了第四。但在首次列入奥运会的五项全能中夺冠,成绩是5246分,创世界纪录。 美国在游泳赛中再次取得出色的成就,男女18个项目他们获得了其中13项冠军,创造了11项世界纪录。18岁的唐·斯科兰德在男子100米、 400米自由泳和两个自由泳接力项目的比赛中共获4枚金牌,成为本届获金牌最多的选手。斯科兰德是60年代著名泳星,多次创造世界纪录。1964年他被评为世界最佳运动员。4年后,他在墨西哥城又获得了一枚金牌(4×200米自由泳接力)和1枚银牌(200米自由泳)。上届男子游泳可与美国抗衡的澳大利亚队这次男女成绩均不很理想,总共只拿了4枚金牌。余下的一枚游泳金牌——200米蛙泳为苏联16岁的女中学生加琳娜·普罗祖明希科娃夺去,这也是苏联第一次在游泳中夺标。

东道主日本的游泳曾经一度在奥运会上取得出色成绩,原来希望本届借主办国有利条件获取较好成绩,但事与愿违,只在4×200米自由泳接力赛中得 一枚铜牌。 举重比赛共8次刷新世界纪录。7枚金牌中苏联夺去了其中的4枚,其余3枚为日、波、捷均分。上届风云人物、本届开幕式中只手高举苏联国旗进入会场的大力士弗拉索夫在特重量级(90公斤以上级)赛中未能蝉联,输给了队友列昂尼德·扎鲍金斯基。67.5公斤级比赛时,波兰瓦·巴扎诺夫斯基和苏联弗· 卡普卢诺夫竞争激烈,两人都以432.5公斤创造了世界纪录。但巴扎诺夫斯基体重(67.15公斤)轻于卡普卢诺夫(67.5公斤),因而获得了金牌。东道国三宅义信在60公斤级中取胜,这是日本,也是亚洲首次在奥运会举重赛中夺魁。

25岁的三宅是60年代世界级大力士,上届罗马比赛中曾获56公斤级银牌,1968年在墨西哥城又蝉联了60公斤级奥运会冠军。他先后23次创世界纪录,在1962-1966年四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中获56公斤或60公斤级冠军。

早在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时,苏联18岁的维·伊凡诺夫便在单人赛艇中获胜。传说他因极度兴奋,将金牌来回高高抛起,不慎掉入水中,未能找回,心情沮丧之至。1956年后,他又在罗马和东京接连取胜,成为奥运会史上单人赛艇中唯一的三连冠选手,并且还是第一个世界赛艇冠军。 首次列入的柔道和排球两项比赛中,日本战绩最佳。柔道4个级别日本夺得3枚金牌,另一项无差别级冠军为荷兰30岁的老将安·盖辛克获取。这位欧洲选手是50、60年代世界名将,曾3次获世界冠军,14次获欧洲冠军。

由大松博文苦心训练的、有东洋魔女之称的日本女排获得了金牌,男排则由苏联问鼎。东京奥运会许多项目的成绩比上届又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大会共81次破奥运会纪录,其中32次为世界纪录。即:田径世界纪录8次,奥运会纪录28次;举重世界纪录8次,奥运会纪录28次;游泳世界纪录13次,奥运会纪录19次;射击世界纪录3次,奥运会纪录6次。 名次 国家或地区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计 1 美国 36 26 28 90 2 苏联 30 31 35 96 3 日本 16 5 8 29 4 德国联队 10 22 18 50 5 意大利 10 10 7 27 6 匈牙利 10 7 5 22 7 波兰 7 6 10 23 8 澳大利亚 6 2 10 18 9 捷克斯洛伐克 5 6 3 14 10 英国 4 12 2 18 11 保加利亚 3 5 2 10 12 芬兰 3 0 2 5 13 新西兰 3 0 2 5 14 罗马尼亚 2 4 6 12 15 荷兰 2 4 4 10 16 土耳其 2 3 1 6 17 瑞典 2 2 4 8 18 丹麦 2 1 3 6 19 南斯拉夫 2 1 2 5 20 比利时 2 0 1 3 21 法国 1 8 6 15 22 加拿大 1 2 1 4 23 瑞士 1 2 1 4 24 埃塞俄比亚 1 0 0 1 25 巴哈马 1 0 0 1 26 印度 1 0 0 1 27 韩国 0 2 1 3 28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0 1 2 3 29 突尼斯 0 1 1 2 30 巴基斯坦 0 1 0 1 31 菲律宾 0 1 0 1 32 阿根廷 0 1 0 1 33 古巴 0 1 0 1 34 伊朗 0 0 2 2 35 爱尔兰 0 0 1 1 36 加纳 0 0 1 1 37 巴西 0 0 1 1 38 肯尼亚 0 0 1 1 39 墨西哥 0 0 1 1 40 尼日利亚 0 0 1 1 41 乌拉圭 0 0 1 1 - 总计 163 167 174 504

发明篮球的是谁

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的詹姆斯 奈史密斯发明的

据文字记载,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的詹姆斯 奈史密斯发明的.奈史密斯当时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任教.篮球是这所学校体育系主任卢瑟-古利克教授为贯彻冬季体育课教学大纲而委托他设计的一项室内集体游戏.他从当地儿童在室外喜欢用球投桃子筐(当地盛产桃子,各户备有桃子筐)的游戏中得到启发,创编了篮球游戏.

奈史密斯把两个盛桃子的篮筐钉在室内运动房两端看台离地面3米多的地方,作为球篮,并用足球为比赛用球,挡板用铁丝网代替.他还博采了足球,橄榄球,曲棍球等其它球类项目的特点,制订出最初13条篮球比赛规则.这就是篮球这一名称的由来和篮球运动开创时期的情况,当时人们称这种游戏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后来,詹姆斯 奈史密斯被誉为"现代篮球之父".

最初篮球游戏比较简单,场地大小和参加游戏的人数没有限制.上体育课的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分别站在球场的两端,在裁判员向球场中央抛球后,双方队员立即冲进场内抢球,并力争将球投入对方的篮筐.当初桃筐是有底的,球投中以后就在篮子里,人必须登上专设的将球从篮筐取出,然后由裁判员重新向球场中央抛球,再次开始比赛,最后,以投球进筐多的一方为胜方.

随着场地设施的不断改善和改进,篮筐取消了筐底,并用铁圈代替桃篮,用木板制成挡板代替铁丝挡网,场地增设了中线,中圈和罚球线,比赛改由中场跳球开始.与此同时,场上比赛队员也通常改为每队9人,开始有后卫,守卫,中锋,前锋,留守等位置之分.此外,奈史密斯制订了一个不太完善的竞赛规则,共13个条款,其中规定不允许带球跑,抱人,推人,绊人,打人等.这大大提高了篮球游戏的趣味性.

1892年1月20日,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举办了第一次较大范围的篮球比赛.所以,篮球比赛史比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还要悠久.但直到1932年成立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后,男子篮球才被国际奥委会承认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女子篮球则到1976年才登上奥运会的"大雅之堂".

1892年,篮球运动首先传入墨西哥,并很快在墨西哥各地得到开展.这样,墨西哥成了美国之外,第一个开展篮球运动的国家.此外,这项运动先后传入法国,英国,中国,巴西,捷克斯洛伐克,澳大利亚,黎巴嫩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开展,普及和发展.

美国人鲍-普利在1896年将篮球这一运动传入中国,首先在天津,北京等地青年会中开展起来.在1910年旧中国首届全国运动会上,篮球首次被列为表演项目.1913年篮球被列为我国国内正式比赛项目.詹姆斯-奈史密斯发明篮球后,被誉为"现代篮球之父".他生在1861年,1939年逝世,终年78岁.

奈史密斯原是苏格兰名门之后,出生在加拿大,在64岁时才正式成为美国公民.他直到1936年在柏林举行的奥运会上才得到应有的尊重.75岁高龄的奈史密斯随美国篮球队抵达柏林,但美国篮球队只负责奈史密斯从美国到柏林的机票费,不承担他在柏林的旅馆费和入场券费用.而美国奥委会对此置之不理,使得这位篮球之父当时心情十分不好.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首任秘书长威廉-琼斯则敬重和佩服他,不仅解决了他的旅馆费用,并且邀请他为奥运会首场篮球比赛开球.开球前,琼斯向全体参赛运动员和观众介绍了这位篮球运动的发明者,他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全部比赛结束后,琼斯又安排奈史密斯主持了发奖仪式,并授予他一枚奥林匹克特别勋章,以表彰他发明篮球的功绩.当一位德国小姑娘向他敬献了月季花后,奈史密斯欣喜若狂,激动地把他的帽子抛向天空.

奈史密斯逝世后,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为了纪念他,在1950年创办首届男子篮球锦标赛期间举行的第一次中央局会议上,决定以他的名字命名世界锦标赛冠军杯——詹-奈史密斯杯.

在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成立以前,篮球,排球和手球等用手进行的球类运动,均属于1912年成立的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下设的专门委员会,特别在欧洲,这些球类活动和比赛仅仅是在冬季作为田径训练的一个组成部门.随着这些球类运动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普及,发展,以及球类比赛越来越多,球类运动已不再仅仅是田径训练的一种手段,而是单独的运动项目了.这样建立各球类单项联合会的呼声越来越高.

英国的威廉-琼斯当时作为瑞士篮球联盟的代表,和意大利篮球联合会主席阿尔多-纳尔迪一起,为成立球类单项体育运动组织,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应设在日内瓦的国际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学校主任埃尔默-贝里的邀请,召集了意大利,瑞士,阿根廷,葡萄牙等8国篮球组织的代表于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的日内瓦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篮球会议,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在这次会议上,与会代表选出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的第一任主席——瑞士的莱昂-布法尔;意大利的乔治-阿西纳里-德圣马尔比洪为副主席,威廉-琼斯任秘书长.

1934年10月19日,第十一届奥委会组委会在讨论举办的比赛项目中,决定把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这一结果到1936年2月28日得到国际奥委会奥斯陆会议的承认.这样,男子篮球作为正式比赛项目,于1936年在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上首次登场亮相,而女子篮球直至1976年才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1948年决定,从1950年起开始举办4年一届的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1952年又决定举办4年一届的世界女子篮球锦标赛.目前,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总部设在德国的慕尼黑,拥有157个会员协会,下设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国际委员会,技术委员会,财政委员会,规则委员会,国际组织委员会,女子篮球委员会,青年男子篮球委员会,青年女子篮球委员会,国际小篮球委员会和新闻出版委员会等机构.其中,新闻委员会主要处理篮球界同报纸,电台和电视台记者之间的关系.

1976年7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十届代表大会上,批准了1974年7月10日中央执行局波多黎各圣胡安会议通过的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篮协的合法席位的决议,并选举中国篮球协会秘书长张长军为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中央执行局委员,选举中国篮协副秘书长申恩录为中央执行局财经委员会委员,招务雄为国际小篮球协会委员.

1980年7月15日,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十一届代表大会上,以49票赞成,2票反对,10票弃权通过了开除南非会籍的决议,以抗议南非当局执行的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政策.

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先后已有六任主席,他们是:

第一任主席,莱昂-布法尔(瑞士),在1932年—1946年任职.

第二任主席,威拉德-格雷姆,(美国),在1946年—1960年任职.

第三任主席,安东尼奥-多斯雷伊斯-卡尔内罗,(巴西).在1960

年—1968年任职.

第四任主席,阿卜杜勒-穆奈姆-瓦赫迪(埃及),在1968年—1976

年任职.

第五任主席,费萨洛-普亚特(菲律宾),在1976年—1984年任职.

第六任主席,罗伯特-巴斯内尔(德国),1984年开始任职.

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现任主席是来自香港的程万琦

排球的历史是什么?

排球的起源和发展

排球运动源于美国。1895年,美国一位叫威廉斯·盖·摩尔根的体育工作人员,想把当时已广为流行的网球搬到室内,在篮球场上用手来打。但室内篮球场面积较小,网球容易出界,于是他作了某些改进:一是把网球允许球落地后再回击的规则改为不许落地;二是把网球的体积扩大,用篮球胆充气来打。第二年,有位博士将此球命名为“华利波”,意为“空中飞球”。排球传入中国的时间,一说是1905,一说是1913年。将“华利波”改称“排球”是在1925年3月举行的广东省第九届运动会上,主要取其分排站立之意。在1964年东京举行的第十八届奥运会上,首次进行了排球比赛。

排球运动自1895年创始以来,迄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排球从开始仅仅是少数人的一种游戏、娱乐的手段,发展到今天已成为遍及世界五大洲,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排球是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旧称麻省)霍利约克市一位名叫威廉·摩根的体育干事发明的。当时,网球、篮球很盛行。摩根先生认为篮球运动太激烈,而网球运动量又太小,他想寻求一种运动量适中,又富于趣味性,男女老少都能参加的室内娱乐性项目,因而发明了排球游戏。

这种游戏开始时,他将网球网挂在篮球场上,用篮球隔网像打网球一样打来打去进行游戏。但因篮球太大、太重,不能按预想的方式进行游戏,便改试用篮球胆。而篮球胆又太轻,在空中飘忽不定。玩起来不方便,难于控制。于是,该市的“司堡尔丁体育用品公司”试做出了圆周为25—27寸(约255—346克)规格的球。经过试用效果很好,就决定采用这种球。现在国际标准用球虽历经百年,进行了千百次的改进,但球的规格和第一代的球几乎差不多。

这个新的运动项目最初起名叫mintonette(小网子),1896年由春田市霍尔斯特德教授建议取名为Volleyball(空中连续击球之意)。这个名字沿用至今。Volleyball在我国最早译为“队球”,后改“排球”。

排球这个新的运动项目,于1896年春田市春田青年会干事培养学院青年会召开青年会体育干事会时,该校学生以示范表演的形式与观众正式公开见面,就博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赞赏。同年,在春田市举行了第一次排球公开赛。这是世界上第一场排球比赛。当时比赛采用五人对五人。从那以后这个新的运动项目在各学校迅速开展普及开来。与此同时,也引起了美国军队的兴趣,并把排球列入军事体育项目,广泛在军队中开展,在空军中一度达到狂热的程度。

排球规则的起源和传播

第一个排球规则是美国人卡麦隆先生通过斯波尔丁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当时它规定采用“轮转制”、“每局15分”,1918年又作出了上场人数为6人的规定。从此,欧美开始流行6人排球。

春田学院是排球的发源队,该院的青的会是最早传播排球运动的组织。基督教青年会的干事、传教士、春田学院毕业的学生,以及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军队,都成为排球运动的初期传播者。排球1900年第一次传入加拿大。同年传入亚洲的印度。1919——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美国军队将排球带到欧洲。至于排球是于何时何地由何人介绍到中国的,已无法考证。但现有的历史资料证明,早在1905年在中国的南方广州、香港等地就已开展了排球活动。在排球运动传入我国的初期,除一些教会学校开展并传播外,基督教青年会在推广和传播这个项目上,也引起了相当的作用。

排球运动,1900年传入亚洲,在开展的初期上场人数不是6人而是16人。据菲律宾排球介绍人、美籍F·S勃朗先生说:“当时美国有体育馆,较适合于6人排排球。亚洲人多,又多在室外进行,要考虑多数人能参加排球运动。”因此F·S勃朗先生和F·H勃朗先生向菲律宾和日本介绍的都是16人制排球。故在1913年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上采用16人制。1919年第四届远东运动会上演变为12人制,1927年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上演变为9人制,1950年7月,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举办的全国体育工作者暑期学习会上,首次介绍了6人制排球规则与比赛方法,1951年正式采用6人制。从此,6人制排球在全国逐步地开展起来。